川大心理名家--格桑工作坊
大家好,这一章节给大家讲“悲”这个字,“悲”这个从字形上看,上面是个非,下面是个心,跟情绪有关系的,大部分字都跟心有关系。把心放在下面,而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这个从字面上我们可以感觉到,悲这个字是一个外来的,让自己心里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最关键的是没有得到什么样的一个满足了,想要的没有拿到而拿到一个不想要的东西,就他有一个拒绝,所以“悲”这个字我们写出来,再让大家感受一下这个心,有多么的不愿意和多么的不甘心。
写给大家看看就知道,“悲”这个字就是非心,就是在心上面加了一个东西,不想要,或者是想要的没有得到,来了一个不该来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我们来看看这个上面的这个字,它有一个非字,这边还有,下面呢就是个心,那他这个心我们就把它画得圆一点,这边也给它画成圆弧状。这个“悲”字看上去大家可以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一个感觉,不一样的感觉。我们来看看 非 字,把它写出来。所以要淡化这个状态,但是心里的那个感觉是很实的,所以心的感觉很实。而且心的中间是被压着的,所以我们把这个写成实实在在的一个黑点。只要他能够放得开,那这个东西就好。所以背这个字非常不一样。因此我们把这个章也盖在他最沉重的那个地方,但是算了,要让他学会出来。所以还是放在一旁。这个引首章是人生两个字,我们就让他看开一点,放在边边上,还是不行,人生要拔高可以放在底下。人生两个字。
非是一个完全不想要的一个状态,有可能是想要的没有得到失去了,这时候可以悲,有可能是想要的。没有得到,而给了一个完全不想要的。所以悲有一个状态,就是有一股力量想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事,给了一个不想要的想把他宣开,不想要,拒绝他,悲有一股力量,他不像哀,这 哀 是一个动能量源源不断地漏掉,想阻止他而阻止不了。悲是有一个东西哐一下可能把这个洞或者窗口,甚至把心给压住了。有一种很沉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是在自的层面里,得觉自我理论,认为我一直在校外去抓一些东西,可是抓回来的东西是自不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就是悲,悲多难受,拿回来扔在哪里也不知道,这是一种悲。悲可以转换成哀,那是悲的东西拿回来以后,在自己心里产生了个动作,这是一个状态,悲还有一个状态,可以产生极致的不愿意痛,悲好难受,痛得不得了,这叫痛的感觉。悲将心完全绕在一起,它是一种很沉重的感觉。所以悲有一个最不一样的特点,就是一直想拒绝又拒绝不了。这样的感觉我想你应该体验过。所以当悲演化成痛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已经完全无力反抗。当这个悲处在哀的状态的时候,这个人是无力再去做这样一个悲的一个放弃过程,它没有办法承受。
那么悲还可以做成一个他反抗不想要的这个力量越来越强,越来越强,它可以转化成愤,叫悲愤。愤怒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力量就开始朝外走了,说明里面的能量就越来越强、越来越足、越来越足。还有一个状态叫悲壮,为了这个悲不想要,他开始在我的层面中产生一个行为,而这个行为给自己赋予了一个最伟大的一个价值取向,得得觉自我理论中间的我里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一个点,就是角色感。角色是一种观,角色中间的观就可以赋予我们这个我一个神圣的感觉。
当我们的我给予一种神圣的一个标签,为了民主,为了伟大的事业,为了整个人类,我愿意将自己这种民族的悲、人类的悲、社会的悲,或者是整个家族的这种悲,去彰显出去。为了这样一种悲愤的事情,让自己担当起来,这种悲可以彰显出来是一种壮志,就比个体的这种悲是不是要强大的多,壮的多,我们成都有一个十二桥,十二桥有12英烈,当时第2天就已经解放的这样一个时刻,我们的这十二英烈就离开了。他们为了整个民族的使命,整个成都的解放,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他们无怨无悔,他们愿意担当起这样一种责任,这种壮是完全不一样。我们川大的这个毛应采,华西校区树的这个雕像,也就是这样一个悲壮的一位英雄。这悲壮这样一个状态,更是悲的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团体展示。那么悲愤和悲哀是一种个体的感受,大家能够从悲这个字可以感觉得到不同纬度、不同状态和不同立体空间的一个感觉。如果我们就说悲痛这样的状态,当然我们作为家人和朋友需要去抚慰她,关心她。如果这个人处在一种悲哀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让他多参与实践,多参与社会,淡化这样一个悲哀的状态。如果他有这种悲壮的这种情绪和情志,同时他能够为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事业而去奋斗,我们完全可以追随他,同时支持他,更应该弘扬。悲这个字真的非常的奇妙,他非心,非心眼,悲这个字非常的不一样,它既可以让我们无力,更让我们有利力,悲的路径不一样,人生命所彰显出来的感觉和人生命所彰显出来的能量和光环不一样,相信从这个自里感受到生命中最不一样的一种体验。这个字我们就讲到这里。
行成思,动成事。行匆匆谱写生命画卷,动悠悠讲述人间故事,行如水涟,动如波澜,行是吾状态,动为我习惯。行有心力相助,动有情一同随。接到笨鸟需先飞,笨鸟动飞哪重天。谁能无错而行,耗散生命之能。均会因情而动,收获世间真爱。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