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德尔塔毒株来袭,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国内疫情多地散发,人们又开始紧张起来了。如何科学应对这一轮疫情呢?在2020年1月~2020年5月首轮疫情期间,“雨思荷花”公众号发表了15篇抗疫文章,笔者摘录这些文章中的一些段落,组成一篇新文章,以期对此轮抗疫有所助益。
01 防堵结合,百毒不侵
对于“新冠”德尔塔,我们必须严加防堵;对于心理,我们必须多加疏导。只要我们防堵得严,疏导得好,就可能百毒不侵,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以下是2020年1月27日发表于“雨思荷花”公众号的《百毒不侵》一文的摘录。
“新冠”的麻烦在什么地方呢?麻烦就在于它传播的具体路径不确定。“新冠”的潜伏期达1~14天,而人是移动的,谁会带病毒、谁会与谁接触、谁会传谁,充满不确定。有没有应对办法呢?有的,应对的办法就是“堵”,也就是把所有可能传播“新冠”的“孔”都堵上,具体办法就是:宅家通风少外跑,避离人群带口罩。不近畜类勤洗手,调整作息睡好觉。
由于“新冠”传播途径不确定,人们对它就有三怕,一怕被染上,二怕被隔离,三怕亲友被染上或被隔离,加上各种关于“新冠”的信息到处流传,于是就容易产生心理恐慌,严重的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有没有应对办法呢?有的,应对的办法是“疏”,也就是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心理恐慌,缓解心理应激反应,重建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平衡,以保持心理的健康。具体办法就是:知己知彼心得安,情绪波动顺自然。顺水推舟找平衡,心情舒畅有新天。
在危机事件中,心理的反应、适应和成长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初,以心理反应为主,然后逐步向心理适应转化,最后进入心理成长过程。不过,这三个过程是反复交替进行的,只有在反复交替的过程中,危机事件导致的心理反应才可能逐步衰减,最终实现新的心理平衡。
因此,所谓“知己”就是要弄清楚自己在危机事件中可能经历的三个心理过程,不必担心、不必焦虑、不必抑郁,该来的就让它来,该去的就让它去,只要适当加以调节,就能够逐步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保持心理的健康。
02 把握成长的契机
“新冠”德尔塔来袭,我们既要克服这次危机,又要利用这次危机来促进系统成长,切不可浪费了这次危机。以下是2020年2月2日发表于“雨思荷花”公众号的《成长的契机》一文的摘录。
“新冠”来袭,使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哪儿都不能去;二是只能呆在家里;三是呆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这三方面的变化导致家人在较长时间内相聚在一起,从而为个人和家庭的成长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机会。
怎样利用这次机会来促进个人和家庭成长呢?这里有一个五步曲,这个五步曲是:沉思–叙事–发现–重构–沉思。它是一个以沉思始,又以沉思终的五步圆舞曲,称为叙事五步圆舞曲。国外学者认为,对创伤事件进行有意的建设性思考-沉思,是促进创伤后成长的核心过程。
沉思必有结果,这结果不能闷在心里,应该把他讲出来,而这就是叙事了。所谓叙事,就是讲故事。你沉思的结果与你的生活经历结合,就形成故事;或者你用沉思的结果来解读你的生活故事,也形成新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讲出来,就是叙事。叙事是一种交流,叙事心理学认为,人际交流,多是述说双方的故事。故事能够使别人了解你,故事也能够使你了解别人。交流双方要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必须首先了解彼此的故事。通过叙事来进行交流,有助于改善彼此的关系。
在讲故事过程中,我们需要去发现。发现什么呢?发现有利于个人和家庭成长的积极资源。这些积极资源是潜藏在故事中的,我们必须把它们挖掘出来,激发出来,丰富起来,聚集起来,连接起来,为个人和家庭的成长汇聚充足的能量。有了充足的能量,我们就需要去重构。重构什么呢?重构个人和家庭的故事。重构可能是一种想象、一种愿景、一种蓝图,但它可以带来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长的明天。
在重构之余,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沉思,回忆那些为自己带来信心和力量的瞬间,寻找被隐藏、忽略的成功的证据,增强应对困境、危险和不幸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各个方面的潜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生命、生活、人生进行新的思考,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叙事五步圆舞曲不仅可以用于家人,而且可以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推之于亲朋好友,由此可展开大范围的叙事。这不仅可以促进个人和家庭成长,而且可以促进较大群体的成长。
03 “新冠”疫情与家庭问题的解决
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家庭是处于良好状态的,但也有不少家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新冠”疫情的出现,是一个强烈的扰动因素,他导致原有家庭系统的成分、关系和边界发生变化,使得原有家庭问题出现激化、弱化、转化诸种情况,从而为原有家庭问题的解决和家庭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以下是2020年2月23日发表于“雨思荷花”公众号的《疫情心理应对的家庭特征》一文的摘录。
“新冠”疫情导致绝大多数家庭的改变,主要是关系的改变。这包括五个方面,时空关系的改变、信息关系的改变、生活关系的改变、认知关系的改变和心理关系的改变。“新冠”疫情导致家庭系统的这些改变,必然影响到原有的家庭问题,使其出现激化、弱化、转化诸种情况。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原有家庭问题激化的情况也是有的。例如,家人之间可能因为“新冠”疫情应对方式上的分歧(如戴不戴口罩、何时戴口罩等)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还可能与原有家庭问题搅和在一起,使原有家庭问题进一步激化。但是,更多的家庭则表现为原有家庭问题的弱化和转化。例如,有的家庭,夫妻平时各忙各的,彼此沟通很少,产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现在双方都较长时间呆在家里,就可能加强沟通,消除一些误解,使原有的矛盾和冲突得到缓解。还有的家庭,妻子忙着带孩子、做饭,丈夫忙着上班。大家都觉得自己很累,对方不理解自己。现在丈夫亲自来带带孩子、做做饭,就知道妻子的辛苦了;妻子听听丈夫讲在外面打拼的故事,就知道丈夫的辛苦了。有的家庭,夫妻隔阂比较深,甚至各有各的朋友圈,现在“新冠”疫情来了,夫妻之间相互关照、相互依靠,于是产生新的感觉:大难临头,还是夫妻才能同舟共济啊,于是消除某些心理隔阂,增加彼此感情。有的家庭,原来可能因为管钱的问题产生矛盾,现在“新冠”疫情来了,大家觉得钱不那么重要了,还是健康和生命重要,于是不谈钱的问题了,转而考虑防感染的问题。但在如何防感染的问题上,也可能产生新的矛盾。
“新冠”疫情导致的、与各类家庭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必须分门别类地加以认真应对。而在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时候,“新冠”疫情所致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改变是一种系统资源,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04 抗疫是一个系统工程
抗疫是涉及亿万人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冠”德尔塔疫情的应对,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下是2020年4月28日发表于“雨思荷花”公众号的《抗疫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文的摘录。
“新冠”疫情的应对,大致要做四件事情:防疫、心理疏导、免疫、治疗。其间涉及的一些事情粗看起来就很复杂,例如,“新冠”肺炎的治疗、心理的疏导、疫苗的开发等。但也有一些事情粗看起来就很简单。例如,防疫的方法粗看起来就很简单,宅家、少外跑、避离人群、带口罩、不近畜类、洗手,调整作息等,都不复杂。不过,如果做这些事情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事情就难办了,就复杂了。如果需要改变生活习惯的是很多人,事情就非常难办了,就非常复杂了。因为千百万人的习惯可以形成一种可怕的力量,去阻止这种改变。而抗疫又需要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的人都发生改变,这就出现了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呢?有的。这个办法就是四个字: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一种系统优化技术。其办法是建立系统模型,基于特定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通过大量的计算来寻找系统的优化状态,并加以实现。对简单、确定的系统,系统工程是很有效的。不过,抗疫系统很复杂、很不确定,能否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呢?能。其办法的是把抗疫系统看成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调节其自组织过程,来形成一个有效(优化)的抗疫系统,以达到成功抗疫的目的。当然,这种方法也比较麻烦,我们必须让它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计算机房和书斋里走出来,变成人人能够明白的、人人可以运用的、通俗易懂的东西,成为人们应对“新冠”疫情的有效工具。为此,笔者将这种方法用诗歌来加以表述。诗曰:目标确定,为大于细。相互召唤,同心共济。效果明确,小心维系。不断涌现,多点相契。互动协调,形成整体。经常纠错,渐立规矩。启动哲思,寻找机理。再定目标,工程又起。根据这首诗,你就是一点都不懂系统工程,也是可以运用它的。
(1)目标确定,为大于细
运用系统工程,首先是要确定目标。抗疫的目标当然是抗疫,这是总的目标。但抗疫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许多人的事情,或者说,它是一个系统的事情。因此,为了实现抗疫的总目标,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抗疫系统。要根据不同人、不同家庭、不同社区、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情况来建立各不相同,但都很有效的抗疫系统,这是抗疫的具体目标。
有了抗疫系统的蓝图,怎么去实现呢?要为大于细,从小事情做起,从零碎的事情做起,从局部的事情做起。
(2)相互召唤,同心共济
不过,即使有一部分人已经行动起来了,防疫子系统仍然不能建立。要召唤更多的人一起行动起来,协同动作,才有可能建立防疫子系统。而这样一来,就必然要触碰千百万人形成的习惯势力了。
因为人们省悟的时间有早晚,病毒不等人,因此必须“相互召唤,同心共济”,特别是要“同心”,这是最难做到的。为了达到同心,就需要有人来宣传、解释、鼓动、传递、呼唤和疏导。宣传是为了了解,要让人们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做到信息准确、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做好改变生活习惯的充分思想准备。解释是为了理解,理解为什么生活习惯必须改变。要采用科普方式来对“新冠”疫情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让人们懂得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该怎样来应对,以增强对于改变生活习惯的理性认识。必须形成一个“相互召唤,同心共济”的有机系统,这样才可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3)效果明确,小心维系
当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系统发生改变,产生新性质,形成新整体的时候,防疫子系统就有可能形成了。但是还必须明确,这个防疫子系统是否真有防疫的新性质涌现,这需要进行观察、检测和评估。如果通过观察、检测和评估,其防疫的效果尚不能明确,就要对初步形成的防疫子系统进行调整,促使它涌现新性质,产生好效果。如果其防疫的效果可以明确,就要对形成的新系统加以“小心维系”,即要加以总结、调整和推广。
在进行总结、调整和推广的时候,关键是“小心”二字,要把一切有防疫积极意义的因素都小心地找出来,加以总结,让这些有益于防疫的因素相互连接,突出其中最有效的因素,通过适当调整补充,形成有机体系,然后加以推广。
如何来加以推广呢?除了加强宣传、解释、鼓动、传递、呼唤和疏导外,最重要的是要形成指导意见,并辅以一定的法令法规,督促人们去实行。
(4)不断涌现,多点相契
在应对“新冠”疫情要做的四件事情—防疫、心理疏导、免疫和治疗中,防疫子系统的建立是最难的,因为它涉及千百万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不过,另外三个问题的解决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同样要提倡“从小事情做起,从零碎的事情做起,从局部的事情做起”,“敢为天下先”。还要提倡探索、发现、创新,以促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进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相互契合,为整个抗疫系统的建立准备条件。为此,我们需要做五件事,这就是激励、发现、培育、安排和相互支持。
(5)互动协调,形成整体
如果抗疫的各子系统,如防疫子系统、心理疏导子系统、免疫子系统和治疗子系统等都建立起来,而且开始运作了,各种对抗疫有益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在抗疫系统中都有了适当的位置,这个抗疫系统是否就建立起来了呢?还没有。还需要经过“互动协调、形成整体”,抗疫系统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抗疫系统虽然是自组织的,但却不是完全不可调节的。恰恰相反,只有在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中,基于抗疫目标给予适当调节,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抗疫系统。这可以称为系统调节。系统调节有许多种方式,如果你是抗疫系统的领导人,你的调节方式有三种:拿主意,用干部,调结构。如果你是抗疫系统的成员,你可以通过你的工作来对这个过程产生影响。如果你不是抗疫系统的成员,但你与抗疫系统有各式各样的联系,你也可以通过这些联系来对这个过程产生影响。总之,只有你能够基于抗疫目标来改变抗疫系统的要素和关系,就能够对它进行调节。
(6)经常纠错,渐立规矩
自动运行抗疫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抗疫系统总是处于内外干扰之中的。它可能产生各种矛盾,也可能偏离抗疫目标,因此要经常纠错,排除干扰,以保证抗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经常纠错,抗疫系统将继续向稳定化方向发展,系统绝大多数成员及系统各部门都将按系统认可的行为方式来做事,凡遵循这种行为方式的行为就被认为是对的,凡偏离这种行为方式的行为就被认为是不对的,于是规矩就渐渐被确立起来。
其实,规矩的确立是贯穿于抗疫系统建立和稳定化的全过程中的,我们前面说的法令法规的制定、颁布和执行,规范的形成和稳定等,都是在确立规矩。不过,确立规矩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存在规矩,而是在于这些规矩能否变成系统成员和系统各部门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抗疫系统不是一个存在时间很短的系统,而是一个存在时间比较长的系统,则它可能会经历一个不成文规则–习惯–个性–文化–哲思的发展过程。
(7)启动哲思,寻找机理
抗疫系统文化的形成,可能引发人们的哲思,即进行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相关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带有普遍性、抽象性和反思性的特点。如果是这样,抗疫系统就有了灵魂。
当抗疫系统有了灵魂之后,它的规矩与它的精神就可能融为一体,它就可以像一个人一样地行为了。
(8)再定目标,工程又起
“新冠”疫情复杂多变,抗疫系统必须因应其变化,践墨随敌,才能有效抗疫。因此,制定新的目标,开展新的系统工程工作,来应对疫情的变化,不仅是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摘编于2021年8月4日)
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