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上大学(节选)
浏览:
作者:
日期:2007-04-23

......纽特.阿克塞波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中,有一本现代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耶鲁大学的青年学生。小说叙述他怎样在学业和体育方面取得成就,还有一些章节描述了这个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 纽特.阿克塞波现在六十四岁,一天凌晨3点钟,他读完了这个小说的最后一页。这时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去上大学。他一辈子爱学习,现在他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去上大学?

为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他每天读很多小时。他读了许多书,有几门学科他已有相当把握。但拉丁文和数学还有点困难。他又发奋学习。后来终于相信自己做好入学考试的准备。于是他购置了几件衣物,买了一张去康涅狄州纽海芬的火车票,直奔耶鲁大学参加了入学考试。

他的考试成绩虽然不算很高,但及格了,被耶鲁大学录取了。他住进了学生宿舍。同屋的人名叫雷.格里布,曾当过教师,雷的学习目的只是得一个学位,以便再回去教书时可以挣更高一点儿的工资。雷在学生饭堂打工,挣钱交学费,雷不喜欢和人讨论问题,不喜欢听音乐。纽特.阿克塞波感到很惊讶,他原以为所有的大学生都和他一样喜欢谈论学问。

进大学还不到两星期,纽特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他该在六十四岁这样的年纪来上学。其他的学生笑话他,不仅仅因为我年龄大(虽然白发苍苍的他坐在台下,听一个年龄比他儿子还小的教师在台上讲课,那情景也实在有点古怪)还因为他来上学的目的与众不同。那些学生选修的科目都是为了更有利于以后找工作挣钱,而他和大家不一样,他对有助于挣钱的科目不感兴趣。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他的目的是要了解人们怎么生活,了解人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弄清楚生活的目的,使自己的余生过得更有价值。

他希望结交朋友,老幼都不论,可总是遇不着,好像根本就没有和他志趣相投的人,没过多久,他对耶鲁大学感到了厌倦。他觉得耶鲁大学不再是一所学问的殿堂。校园里的那些屋宇只不过是些平平常常的房子,房子里住的是一些嘲笑他的年轻人---每当他从那些房子跟前走过,那些年轻人总要嘲笑他。他变得很孤独,他思念他在北达柯他州的小屋,思念他所熟悉和热爱的土地。

开学一个月之后,有一天,他爬上东崖山顶。从山顶上望得见长岛和大西洋。

突然,他注意到崖边有一个他班上的同学站在那儿。他知道那个青年的名字叫基尔伯特.瓦喜朋。听说瓦喜朋的父亲非常富有。他来自巴黎,他住的房间是耶鲁里最好的房间。

基尔一眼瞧见了纽特,并向他走了过来。“景色多么美啊!”他笑容可掬,十分热情。

阿克塞波承认景色确实很美。

“我心里一直在思考您的事,阿克塞波,”基尔说,“在同学中,我们两个显得很特殊,他们认为我们是傻瓜。我想我们应该成为朋友。”

基尔从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书,书是用一种纽特看不懂的语言写的,皮革封面,装帧十分讲究。

“我不知道您愿不愿意看看我今天买的这本谬塞诗集,”基尔说。

“我读不懂,”他说,“不过我心里知道世界上有这种书。”

“你听着,”基尔提高嗓门说,“今晚赛伊在哈德福特演奏,您愿去听吗?我们可以搭公共汽车去哈德福特。”

纽特不知道伊赛伊是什么人,但他用他深沉而洪亮日声音回答了说:“哦,当然!”

到了哈德福特,他们发现把他们两人身上所有的钱加在一起,勉强够吃晚饭和买两张座位最差的音乐会入场券。当他们回去时,剩下的钱已不够买全程车票了,只能买到梅里登。车到梅里登,基尔建议说,“咱们可以走回纽海芬,你走路行吗?”

“行!”纽特说。到纽海芬还有多远?4英里?还是40英里?其实他一点概念也没有。事情就是这样,在金秋十月的月光下,两人当沿着大路一边唱一边走,徒步回到耶鲁大学。

老人和他的青年朋友于凌晨5点到达耶鲁大学。纽特觉得很快活,想说点什么来抒发一下自己的心情。他开口道:“啊,太好了,现在我要去睡了,在梦里里重温......"

"睡觉?不忙不忙。我们肚子饿了,你在这里等我,我回屋里取钱,去买点吃的。你一定等我一会儿。”

即便叫他等上几个小时,纽特也心甘情愿。自从他降生到人世间,生活了近七十个春秋,为的就是要过一个像今天这样的夜晚!

他们找到一家小铺,买了些奶酪和冷肉。回到基尔的房间以后,他们一边吃一边高谈阔论。他们谈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谈得十分投机。后来基尔高声读了几段他喜欢的文章,又朗诵了几首他自己做的诗。

纽特终于起身告辞。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他要回去睡一会了,然后再回来,回到这个令人兴奋的,不平凡的,无穷尽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