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为何就像“玻璃”,一碰就会碎!现代社会的进步反而助使了中学生的心理越来越趋向脆弱,心理亚健康,完全不堪一击,一点挫折就会让他们苦恼、抑郁、焦虑,甚至是轻生,寻找问题的源头,那就是“爱”。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让他们的成长太过“顺利”,犹如一辆开在高速公路上的豪华车子,然而人生路不可能尽是平坦大路,一旦某天遇到了崎岖的土石之路,他就会承受不住,想要停滞不前,或者是倒退、自我毁灭。并不是他的性能不好,而是“习惯”这个可怕的东西让他们失去了平常心,承受不了丁点的坎坷。
当代中学生,要学会用一颗感恩之心,在爱的包围中增强自己的“负重力”。
1.允许自己在学习中犯错误
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尤其要宽恕自己,允许自己失败,进而原谅自己。这不仅是简单的人生经验,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一般稍有自尊心的中学生都不会允许自己在学习中犯错误,特别是学习很优秀的中学生。这时因为他们自尊心比较强,而且心里很脆弱,就不会轻易地原谅自己的错误。心理脆弱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焦虑控制的自我调节机制发育不全,容易被一些痛苦情感所压倒,从而寻求外部支持。当作为支持物的人、物、信仰和信念一旦丧失或不能利用时,个体便出现精神崩溃现象。如果缺乏药物或心理治疗,便会加剧自杀危机,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
只有犯下错误,才会阻止下次有错误出现。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成功,不想有错误出现。可是,有时候想想,出现错误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从这次的错误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经验。有人说:这世界没有不犯错的人,如果他不犯错,那他就无法成功。
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人生的挑战,不断在错误中寻找准确路线的人。作为一个有志向有理智的中学生,应该学会客观的去看待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成功”和“失败”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体会“成功”是何等的珍贵;也只有在“成功”后才会知道“失败”的意义。“成功”的背后是用“失败”砌成的台阶,如果没有这一层一层的台阶,可能只会永远呆站在原地,无法迈出任何一步。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犯下错误导致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犯错误然后失败,如果害怕犯错,那么只能什么也不干。只有不怕犯错,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犯错改正才能成功,有人把犯错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任何一个人在紧要关头,都有养成一种临危不惧,不怕犯错,顽强拼搏的精神。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能在最艰难的时候,不灰心丧气,并能不断地在犯下的错误中认真总结教训,迎难而上,化耻辱为动力,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大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经历过犯错导致失败的洗礼。人的一生,难免会犯下错误,没有犯过错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击,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失败的考验,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确地看待犯错带来的失败
中学生朋友不要惧怕犯错而失败,因为真正的成功,经常是由一连串的失败而来。犯错并不可怕,尽管它会给人带来懊丧、烦恼甚至痛苦;但是,它也像一块砾石,会磨砺人的意志,锻炼人的品格,鼓舞人的勇气,激发人的智慧,最终使人成就伟业。错误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关键是你要怎样正确的看待自己犯下的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把你所犯下的错误看作成功的阶梯,这样的话在你面前的就永远不会有失败的可能;反之,被一次失败压垮或在失败中消沉,失败将紧随于你,使你的人生一事无成。
你要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总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阻止自己前进的障碍物。至于是搬开石头继续向前走,还是绊死在一块石头上,完全在于他自己的态度。同样是一次失败,有些人开怀大笑,认为那是自己最成功的事情,因为他很清楚,同一种错误他不会再犯第二次,所以他们总以“有错要及时改正”为座右铭。而另一部分人,面对一次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后便心灰意冷,不断的回想着自己的失误,生活在回忆的阴影之中。所以他们总会就:“我的天空在下雨。”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步向成功的垫脚石,那学习中犯点错误又何妨呢?人的完整圆满的一生中,在一个生命周期的轨迹里,必定要亲身经历多次的失误,必定要经常品饮失败的苦酒,必定要时常抚摸失败创伤的心灵瘢痕。一个人的一生,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一生,是不完整的一生,是不成熟的一生。
心理援助:
战胜脆弱,正确看待犯错
所以,中学生朋友应该正确的看待自己犯的错误,要有错误及时改正才是最好的处事方法,不要把一点错误看成是一种不可挽回的失败。如果我们不愿意实验,不愿意尝试,不愿意失败,就不会成长。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知错不改。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遭遇一次挫败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不敢直面人生的人,他不了解挫败是一块石头。对于意志薄弱者,是块难以逾越的绊脚石;而对于勇于进取者,则是一块成就事业的垫脚石。
2.别人对你说“不”很正常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被认同,不想被拒绝。生活中却往往是“事与愿违”,人的想法不同,接纳的事物也不同;心态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同;眼光不同,对社会的追求自然也有偏差。我们不可能阻止别人的想法,也不可能左右别人的思想。当我们遇到别人给你说“不”的时候,一定要诚心接受,用于改正和接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感到伤心与失望,但我们要知道,就像世界重量级冠军詹姆士.柯比常说的:“你要再战一回合才能得胜”。每个人不可能做的事情总是被认可。别拒绝了要积极对待,找到自己的原因,这样才会避免下次别人给你说“不”的可能。
把拒绝当成你成功的起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学生一代的价值取向。比如,当今诸多商业机构抓住青年人情绪波动较大,缺乏自制力,看问题偏激,有时不能明辨是非的特点,把这一代青年人当作文化消费和物质消费主体,把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时尚,让青年人来追捧信奉。对关心民族和国家未来、追求真理、默默奉献等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追求,则被忽视了。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各种不正之风,使青年人在心理迷乱中忘却、降低或丧失了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颓废、自私、爱抱怨等各种消极心理成为言行的主导,显得心理极其脆弱。
其实,在很多时候,别人拒绝了你是给你自己的最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在黑暗中徘徊时,阳光可以指导你前行的路,而在悲叹之中,才能领略到人生的真义。广阔的世界、漫长的人生,未必都充满称心如意的事情。倘若可以没有任何苦恼和忧虑,平平安安地享受太平,这样,生命的潜能就很难被激发出来。人往往在悲叹中,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深奥;置身绝境,才可以体验到社会的真滋味。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们总是在被拒绝后而产生忧郁心理,心理脆弱的人就很难从中走出来。
你要适合记住,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干工作、办事情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人生在世,犯这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之间,别人给你说“不”是很正常的。如果别人真诚地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于自己的成长发展,这样做是很有益的。
被拒绝后要“认识自己,改造自己”
一般,刚上中学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刻,尚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认知水平较低,很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看问题容易片面化、绝对化,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脆弱的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个认知上的偏差,就是:他们一般来说都是观念比较消极的人,通常认为一旦挫折发生就会导致很糟的结果,而不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且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很丰富,但精神生活却极为匮乏。大多数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难以与孩子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尤其是农村的许多父母,长年在外,有的甚至4、5年都未曾回家一趟。虽然孩子的学习有学校老师来管,但孩子个性成长,情感发育主要受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教育缺乏,就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发育障碍,孩子心理脆弱。这时别人给他“不”就会很受打击,往往就一蹶不振了。
其实,在平常我们中学生做人,要学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于他人的拒绝和不认可,自己要怀着诚意,虚心接受。但是,既然是拒绝,它的语言难免会直接一些,语气会刻薄一些,忠言逆耳或者顺耳,这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应对的方法。并且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被拒绝之后都要有自信,自信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力量,自信是一种说服力,在开始时,看起来仿佛不会成功的事,假如你坚持地做下去,它就会成为对自己的一个证明。相反的,假如你因为别人的怀疑或不认同而犹豫不决,退缩不前,那不用别人阻挡,你自己就打败了自己。因为,自信绝对可以创造奇迹。
心理援助:
走出脆弱,让自己更加自信
别人在不认同你、拒绝你时,你就要有自信从他拒绝你的地方发奋。给你批评的人实际上是激发了你的进取之心,让你从平凡一下子跳到了更高处。
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要注意的基本原则是:在与人交往中,知恩报恩,该感谢的感谢。有些你身边的人看似没有帮你什么,甚至还帮了你的倒忙,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则是帮了你,你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去感谢他们。别人给你拒绝和批评时,要学会自信的去面对那些困难。从新开始,从新出发、一切都会在自信心的坚持下而成功的。总而言之,在错误面前,我们中学生朋友要保持良好的精神与心理状态。要明白,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关键是你在看到不好的一面时,找到和提炼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方法,从而总结经验一步步向前迈进。
3.失败并不可怕
人们往往恐惧失败,只要一失败就有否定自己的想法,却没有想过苦涩的失败,往往能带来比成功更大的价值。因为失败的人,现实总是在逼迫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去思考,去努力,去力争从失败的泥沼里走出来。失败不是人生的句号,它只是让你立定现实,重新再来,能从失败中走出来的人才更受成功的青睐。
正如美国哲学家杜威所说的:“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是思索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是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把失败看成是你人生的必修课
随着当前社会竞争力的增强,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承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当遇到失败的时候,常常会很受打击,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在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学生的“心理扰动期”。心理学家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中学生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第一,儿童时期适应不良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中学生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与严重;第二,中学生是个体从儿童期过渡到成人期的关键阶段,在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过程中,常会发生特殊的适应困难;第三,初中阶段亦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是非观念,处事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而这些个性是否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因此,如何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拥有积极健全的心态,成为困扰着中学生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实,对付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它。
一个人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拼搏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坎坷挫折,失败也会常常伴你左右。而能否跨过这些“坎儿”,就要看你是否要勇敢地去面对了。一个人只有勇敢地对困难说“不”,并且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它,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而世上所有的成功者正是抱着这种心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韧劲,才最终取得成功的。
勇敢地面对失败,培养抵御失败的能力
所以,要想彻底取胜,就要培养自己面对失败的勇气和抵御失败的能力。只要你拥有了这两样法宝,那么在任何困难面前,你可谓是“刀枪不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面对失败的勇气和抵御失败的能力呢?一般,我们首先不要害怕失败,要正视它的客观存在。你要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经受失败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进程如此,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并多参加长跑、义务劳动等,逐渐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平时也多做一些难题,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敢于竞争与善于竞争的精神,使自己在面对失败时不气馁,然后,刻苦攻关,勇攀高峰。
其次,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生命的灵魂,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则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信和勤奋是一个人取得好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学生长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具备这两个重要因素;同样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这种自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这种自信尤为重要。
再次,培养自己的耐受力,提高生命的韧性。爱迪生曾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所谓耐受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源于个体的心理韧性。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向这一目标努力,在此过程中,做事不虎头蛇尾,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你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你的抗挫折能力自然就强,对挫折适应能力也强。像张海迪、桑兰这些身残志坚的人,她们无不是具有超过常人的意志力。所以,有时候培养积极健全的心理比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
中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平时多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知识,掌握人际关系的准则,并和同学相互勾通、多交流,让自己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总之,失败对一个人来说是暂时的,但也是永远的。所以,如何、怎样面对失败将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始终。但挫折和失败,对于成长中的你来说,绝对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中学生,如果在成长中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那他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那他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是幸福。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体会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他也就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心理援助:
正确看待失败
生活中,失败时刻光顾着每一个人,要想从失败中走出来,就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更好地为下一步成功做好准备。一有失败就放弃的人永远不会沐浴到成功的阳光。而只有会利用失败,会感恩失败的人才能真正的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4.压力,也可以是动力
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土混合的繁华都市,压力总会不期而遇的光顾我们,尤其是中学生,在学校看到成绩好的同学,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会不断的涌现。当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时,放下包袱,功名利禄,为心灵寻找一丝慰藉,让心灵在阳光的午后享受静谧。
歌德说过这样耐人寻味的话:“人生是由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这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所谓达观者,就是心胸开阔之人,心胸开阔了凡事也就拿得起放得下,这样便不会有烦恼,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简单就是美丽,放下就是快乐,淡薄就是幸福。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乐观,有人沮丧。其实,生活赋予每个人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每个人处世的态度和心态不同,收获也就不同罢了。
有一富翁背着许多的金银财宝,到处的去寻找快乐,然而,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快乐,于是就非常沮丧地坐在山道旁边,正好一悠闲自在的农夫背着一捆柴草从山上下来,满是欣喜。富翁感到不解,就问,你为何那样的快乐,我拥有这样多的财富为何也不快乐呢?于是农夫放下柴草,欣慰地揩着汗水说:“快乐是非常简单的啊,放下来就是快乐啊!”
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这么多的珠宝,怕人抢,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呢?他就将钱财接济穷人,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因此找到了快乐的源泉。生活原本就是快乐,只是我们自己徒增烦恼,“空添许多愁”而已。想去追寻快乐,却又放不下心中的累赘,每日在尘世中穿梭忙碌,苦心经营自己的生活。生活本来就是一只竹篓,之所以感到背负得沉重,是因为它增加了功名利禄的重负。放下,快乐就会萦绕于生活的每一天。
“放下就是快乐”它是一种顿悟后的开朗;一种重负顿释后的轻松;在人生的追求中多一份淡泊,少一份名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份世俗。抛弃无谓的烦扰,何愁没有春莺啼鸣,何愁没有泉溪歌唱,何愁没有白云飘荡?何愁没有鲜花绽放!抬头就可看见快乐,抬起头就是新的自己。生命中人人都可能是擦肩而过,别让阴霾遮挡住了内心的阳光,放下就是快乐;放下,快乐就在眼前。
快乐由心生,懂得放下,便是心晴
快乐是生活的赐予,我们谁都可以拥有。一个人的快乐是否,要看你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寻找、操作和经营。
在生活中,当你感觉不够快乐,不够幸福;不够轻松时,不妨先将心事放下,将那无关的身外之物抛开。很多的时候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并不是有别人造成的,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虽然,表面上看似是有别人造成,仔细地想想并非是有别人造成,而是我们自己放不下来,如果我们真的放下了,那么烦恼还会拜访我们吗?
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心境本空时,春花秋月,雁去又有飘来,都呈现一切无常上的心态。重要的是我们愿意不愿意去感悟,去用心修行,去检查我们这颗如猿如马不停漂泊的心,只要愿意去解脱,去放下,心就会宁静,就会快乐。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就是一缕轻烟,用一颗宁静志远的心境去看淡这所有的一切,放下就是心情!
茫茫大千世界,走在这个萧然的城市,物欲横流的这个世俗世界,太多太多的诱惑,想要真正地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用淡然的心境去欣赏人生路上风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着去放下一些东西,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一些事情;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一些事情,你会发现快乐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