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物质式的中国孝道
浏览:
作者:
日期:2007-04-29

导读:当上海某小区以榜文的形式对对那些未能在3个月之内探望父母一次的人实行张榜公示的时候,物质孝道对精神抚慰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当法律规定不赡养父母者将面临5年的牢狱之灾的时候,新式的物质孝道,已经成了一种莫可奈何的事情,而动用法律和舆论的力量方可见“孝”,足见所谓新式的“物质孝道”是不可取只道罢。

日前风靡一时的百家讲坛有造势说某老师讲的《论语》特好,且出书大卖,对于现在的一些讲评类东西在我看来只是学舌类研究,真正属于自己的又有多少,是以不曾去观瞻此类文字,但《论语》我是看的,而《论语》中对于孝道的诠释更是中国传统孝道的总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正如俗语中的“父母在,不远行”一般,传统的中国孝道以守护亲情,尊崇长辈为基本之孝了,且孔夫子亦有语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古来为人之本的孝道,至今日,所剩余的精神实是不多了,史上曾有《二十四孝图》,“哭竹求笋”、“卧冰求鲤”之类的夸张不必看了,“黄香扇枕”亦早被电扇空调所代替,而“郭巨埋子”却有的琢磨,当年汉代的郭巨,因“子分母之食”,是以“盍埋此子”,虽因掘地三尺得金一釜而未曾埋掉,倒还真须为那小孩担心一番。

如今温饱早已不是问题,埋子自是不必,莫说埋,已是打亦打不得了,小儿谓之“太阳”、“皇帝”,为尽孝而舍子,更是少之又少了,倒是几年前,曾流行一全新名词,曰:老不死。由此足见传统孝道早已老死,老不死的,当真只有那些指望子女膝前承欢而老泪横流的老家伙们了。

非为新时代年轻人脸上抹灰,若有刀,倒是将他们头脑剖开来看看,所谓的“孝”还有多少存在,传统的家庭观念早已被物质条件所代替,连不可代替的亲情亦有了价值,老年公寓里在陌生人看护下的老人,夕阳下独自漫步,低落惆怅的长者,时时唏嘘的,是他们所不曾忘记子女幼年时身前背后的奔走嬉戏。

物质,又在什么时候能超越过精神?

而当今新时代的中国式孝道,已是完全的物质化了,从老年公寓和老年保姆的兴旺到一曲《常回家看看》感动的万人落泪,足见当今老人的亲情缺失已到了何等程度 ,若物质满足即为孝,那古代黄香又何必亲手执扇,而黄香所扇出的,岂只是区区一席凉风!

如此能在公寓或保姆陪伴下安心度晚年也罢,最难耐是全新之年轻人,自成一体,事业无大成,轿车洋房却是一样不少,此类人美名谓之曰:啃老族。无享受物质的条件,却不甘于清淡生活,于是将父母之积蓄拿了, 为自己装出一副副岸然之派头,还振振有词:钱总是花的。对此族人是鄙视又鄙视的,钱总是花,难道父母就不晓得花?若不为你们考虑,老人又何必留下积蓄,自己早已花销殆尽,哪还给你有钱可啃,而此一族不但为不孝,甚至算的上是不肖了,开着父母养老的钱买的轿车,离父母走的越来越远,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明白,今天啃了父母,明日里,自己又会不会被子女所啃?

但物质孝道仍在大行其道,曾见一报道问及一学生为父母洗脚有何想法时,此子竟说:若想洗脚,大可到按摩中心去做了。一13岁小子,难不成也可以物质来尽孝么?区区小儿竟然如此信口,看来中国的传统孝道成为历史文化已经不远了。

当上海某小区以榜文的形式对对那些未能在3个月之内探望父母一次的人实行张榜公示的时候,物质孝道对精神抚慰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当法律规定不赡养父母者将面临5年的牢狱之灾的时候,新式的物质孝道,已经成了一种莫可奈何的事情,而动用法律和舆论的力量方可见“孝”,足见所谓新式的“物质孝道”是不可取只道罢。

百善孝为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何不以身教子,让自己晚年亦有亲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