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心理师》下册在深圳全国首发,记者就此对毕淑敏进行了专访,了解到她这本书背后的一些故事。 “探索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和救赎之路”,这是《女心理师》的卖点之一,由此也被称为“国内第一部心理励志小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越来越大,著名的如崔永元、白岩松等。那么《女心理师》这部作品里是否有医治诸如抑郁症等心灵疾病的药方,我们能否在书中找到救赎之路呢? 毕淑敏谈抑郁症: 抑郁症如感冒人皆可患 毕淑敏告诉记者,不久前她赴美国参加一个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会议,许多专家表示,全世界统计到的发病率已达到30%。甚至有专家认为,抑郁症就像感冒病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患。 对于抑郁症,毕淑敏认为是一种现代心理疾病。现代白领每天一早进入写字楼工作,每天接触大量的人,一生接触的人可能达数万,可交往深入的又不多,各种人际关系纷繁复杂,接受的全是人造光;与100年前相比,生活在小村庄里的人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晒太阳,全村也就是几百人,相互之间关系简单,没有那种爆炸性的信息接受量和生存压力。 毕淑敏说,创作《女心理师》是想要表达两个感触:第一是抑郁症的发病率还会持续上升,特别是像广州这样发展迅猛的城市中人;第二是人们对抑郁症还非常不了解,这个病是不能用物理仪器检查出来的,与普通感冒病不一样,但其危害却是致命的。在毕淑敏做心理医生坐堂期间,经常有人向她述说想自杀。 毕淑敏告诉记者,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虽然还不十分明确,但比如完美主义、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是主要的诱因。现代人中很多人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如果达不到与自己心理期望的结果,往往就会出现抑郁症。 太追求完美可致抑郁 那么,对于抑郁症,《女心理师》书中到底有没有救赎之路?毕淑敏告诉记者说,“救赎,这个命题太大了,她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就算有,也不是一本书就能承载的。”但是,抑郁症如发现得早还是可以彻底治疗好的,她给读者介绍了“五D征”即早期识别和判断抑郁症五项简便的识别方法。 所谓“五D征”即五项抑郁症临床常用的症状特点。“D”为Depression,抑郁症之意。由于这项简明实用的早期识别和判断本病指标非常有用,这就是抑郁症“懒、呆、变、忧、虑”五大临床特征。 毕淑敏认为,读者如果仔细看作品,就会懂得:不要太完美主义、有时候适当偷偷懒、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多去晒晒太阳,或许抑郁症就会远离我们。她告诉记者,这是她自己作为心理医生的亲身体会,也是写这本书想要和读者交流的主要目的。 幕后故事 毕淑敏两次弃医从文 在与毕淑敏交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女心理师》是她当兵11年、做内科医生22年、结束了3年心理咨询师的经历后,再次提笔关注人性与生命。 1998年至2002年,毕淑敏因偶然的机会得知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授课。她一向对人的心理感兴趣,因为这个因素,她暂缓写作,开始了心理学硕士和博士的学习。2002年毕淑敏和朋友合开了心理诊所。坐堂3年,她接待来访者无数。 最初开始做心理咨询师时,毕淑敏并没有想写这个题材的小说。“那个时候真是想一直干下去。”几十个人、上百个人需要求助的时候,“我甚至已经生出绝望之感。小说有一章就是这样,心理师也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2004年,毕淑敏第二次弃医从文,开始创作小说《女心理师》。 广州日报:能谈一下创作《女心理师》本书的初衷吗?你怎样评价自己花费四年创作的《女心理师》? 毕淑敏: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人们找到心灵家园。在当今社会里,有很多人被忙乱的事物迷住了双眼,没有了方向感,遗失了理想,浑浑噩噩的生活让人丧失幸福感。 所以我动了创作一部心理小说的念头,《女心理师》就是我创作了4年后完成的一部作品。 这是一本有趣的好玩的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写的是一个青年女子学习担当心理师的故事。人性是如此丰富斑斓,也许你会哭,我不敢保证,但你一定会笑上几次。微笑,哪怕在地狱里,也是盛开的莲花。 广州日报:这部小说对那些患心理疾病或隐形心理疾病者有何裨益? 毕淑敏:我想一本书对患者来说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效力。人的心理是很复杂和丰富的,也许书中某一句话对某个人有一点点触动,就很难得了。 小说毕竟是小说。我以前听说自己的小说被大学心理系教授当作必读书,推荐给学生,沾沾自喜过。我后来醒悟到这是一种贪图虚荣。 广州日报:俗话说“医人者不能自医”,你做过心理师,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去咨询心理医生吗? 毕淑敏:我因为有专业知识,一旦有想法了会直接和当事人沟通,不会不吭声闷在心里。完全没问题的人是不存在的,我心里也会有郁结,在很严重的时候也会向同行发出求助信号,第一时间表达出来。做心理医生要建立防火墙,这是最基本的准则,不然没法儿公正、客观。平时我做到不卷入当事人生活中,不和他们喝茶、吃饭,不接受他们的礼物。我也希望读者不要因为我的作品把我神化,这本书不是我的自传。 关键词 抑郁症 世界第四大疾病。 中国患者3000万, 仅不到10%得到专业治疗。 这些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死于自杀。 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很多人错误认为,抑郁症属于心病,从而排斥药物治疗。 个案 崔永元 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今年初曾播出了一期关于崔永元的访谈。崔永元承认自己严重失眠症多年顽固不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崔永元说,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得了这种病,希望你不要歧视他,然后鼓励他去看医生。最近像韩国的李恩珠,包括张国荣,还有好多好多人——海明威、川端康成,都是因抑郁症自杀的。所以得抑郁症的人,基本上都是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