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日,快报刊登了南京市民陈宗学,想在五一长假“零价出租”自己,给大龄、无男友的女子做“临时男友”的消息。对此,广大网友纷纷登录网站讨论版展开激烈讨论,有人赞称他的思想前卫,更多人认为这种善意欺骗不可取。心理咨询师晓然还认为,出租自己,折射的是一种病态心理,社会学博士认为此举有悖道德。 网友评论:大多数是反对 “今天,走在街上还在听人说这件事情呢,感觉他思想前卫。”网友“Janebye”认为,认为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能够接受异己的思想。 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只有2人赞成陈宗学举动,有43人是极力反对的。网友“洛漠”认为陈宗学和其女友涉嫌炒作、作秀,“现实生活中,哪个女友希望自己的男友陪别的女人回家、旅游?”“阳光的味道”说,虽然她没有男朋友,但她不会去租男朋友。 网友“夕阳映柳”说,咋看起来,陈宗学出租自己是为了帮助别人,但在他的潜意识中,是为了让自己打发时光,“七天长假,女友不在,除了吃吃喝喝、昏昏睡睡,他就不知道自己想要做点什么,这是他阳光背后可悲的一面。”网友认为,陈宗学应利用假期,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多与大自然接触。 “善意欺骗不可取。”网友“zhde789”认为,陈宗学的善意谎言,终有一天会被女子父母看穿,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对父母的感情伤害,导致亲情的信任危机。他说,陈宗学出租自己只能停留在自己的愿望中或停留在人们的 “口水”中,谈不上市场前景,也绝不会引领一种新的消费观念。 心理专家:这蕴涵心理危机 陈宗学在做出“出租自己”这一举动之前,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这其中折射出了怎样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呢?为此记者咨询了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的晓然老师。 晓然老师认为,陈宗学出租自己的背后,掩盖的“焦点”是:青年的被抛弃感有扩大的趋势。他说,一直以来,“被抛弃感”似乎和青年人无关。而事实上“被抛弃感”并没有天然的年龄阻断。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由于缺乏交往平台,城市中的人往往只有工作对象没有知心朋友。“他的女友回老家,不能陪他旅游时,这会让他心理有一个落差,自己被女友遗弃了。”晓然说,陈宗学网上出租自己,目的可能是逃避孤独,不过这是一种极端的解决方法,也是一种心理危机疾病的表现。 “出租自己一种社会现象,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晓然评价网上出租行为说,“值得关注,但不值得仿效。”他说,网上承招租的契约关系其实违背人的本性。人都有建立深度关系的需求,也有持续稳定的需求。但这种需求与暂时的契约关系是相悖的,尤其对女性来说,这种关系不牢固,也不安全。 社会学家:与道德相悖 南京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崔效辉博士说,怪诞行为,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下都可能产生,他认为陈宗学的行为,就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怪诞行为,此行为与主流文化偏差很大,与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相悖。 崔效辉博士认为,传统的两性恋爱、婚姻是先有身份的认识,再到心的交流。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应该相互保持爱情专一、感情忠诚,相互忠实于对方。 “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情愿将自己的男友出租给别的女人。”崔效辉博士说,出租行为有一种弊端,如果合同期满,一方发生真感情,将会对三个人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