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天天失眠,这个孩子怎么吃得饱、睡得香,我看着就着急,你说要是落榜了......”上周末在瑞金医院的考前心理咨询会上一位家长李先生一脸忧愁地说。记者从心理咨询行业协会获悉,目前在许多心理咨询机构中,家长成了心理咨询的主要人群,甚至比孩子更紧张。 “想起考试,我就惊得一身汗” “想起考试,我就惊得一身汗”,这竟然是家长李先生最近三个月来的生活状态,他说,”我一想起儿子高考如果失利了,有时甚至会半夜忽然惊醒,然后再也睡不着觉。”李先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并非个案。记者从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获悉,最近许多心理咨询机构的咨询活动中,家长前来咨询的占到了八成,其中包括两方面,有的替孩子咨询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给自己求助的。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孙嘉仪告诉记者,“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焦虑是互相影响的,孩子在考前的一些反常行为会让家长不安,但家长的过分紧张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厌烦,更重要的是会让原本心理状态很好的孩子变得紧张。” 家长对孩子不可“太关心” 上周末,瑞金医院举行了“考前心理调节”的心理咨询活动,有三十多位家长前往。瑞金医院青少年咨询中心主任金武官教授告诉记者,孩子没有家长想的那么脆弱和紧张,但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考前精神十分脆弱,因而会过分的关心与督促,这些实际上会让孩子的心情更焦虑。 考前适当的紧张是正常的,对孩子的积极应考也是有利无害的。 “不要去过问孩子是否睡不着,也不要去反复问复习的情况,更不要给孩子分数‘指标’;但家长往往因为自己的心理焦灼而忽视这些禁忌。”金教授说。他表示,家长要伴随孩子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首先要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好,对孩子有信心,正面的话语暗示能够给孩子鼓励,不可在言语中带上”失败“、”落榜“等字眼。 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林国珍教授介绍,对于学生怯场、失眠、紧张焦虑、胃部痉挛等,利用一整套的方法舒缓心情、放松呼吸,平时就可以时常练习,考试时紧张情绪就可以得到舒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