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戒烟,可频频复吸,而且烟瘾还越来越大,甚至在说话时都“口臭”。不少人因此和女友约会时吓跑了对方,甚至在应聘工作时,给女考官留下了不良印象。更重要的是,吸烟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指出,年吸烟400支(即两条烟)以上,患肺癌的概率就会大增。“5·31世界戒烟日”刚过去,一种新兴的“催眠戒烟”正在兴起,而真正能戒除心理“烟瘾”,关键还在戒烟者自己。 【个人案例】 瘾君子口臭为找女友戒烟 林先生从17岁开始抽烟,今年已经35岁,他也算是个“老烟民”了。说起“烟瘾”,他很有感慨:之前虽然戒过两次烟,都没有成功,直到后来和女朋友接吻,因“口臭”把女友给吓跑了,才决心好好戒烟。 林先生总结自己过去戒烟失败的原因,认为是自己戒烟的意念并不强。“我只知道抽烟不好,不过总是没有非常强烈的意愿。也因此,每次朋友一起哄,抽一支吧,我的决心就动摇了!” 一次偶尔的机会,他看到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催眠戒烟,就慕名找了去。专家告诉他,我可以从潜意识层面助你消除烟瘾,但前提是你要下决心戒烟,我才能帮你。 戒烟关键 “催眠戒烟”重在戒除心瘾 目前在社会上,各种戒烟的产品和方法层出不穷。但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催眠师夏东豪告诉记者:“对戒烟者而言,主要是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消除其对香烟的心理依赖,也就是所谓的‘心瘾’,才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首先心理咨询师询问对方吸烟方面的背景资料和前来戒烟的意愿。在经过一些时间的沟通和建立起可信赖的咨询关系后,咨询师准备选择催眠治疗技术为林先生进行治疗。 咨询师在催眠治疗前,先向林先生强调了几个问题:不要期望通过催眠,自己没有去努力,就可以自然而迅速地解决吸烟问题。事实上,求助者必须自己承担改变行为的责任,最终才会有效果。催眠只是起着一个帮助自我改变的辅助作用。 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先询问林先生,是不是下定决心要戒烟;如果不是,那心理咨询师会请他准备好再来,不可模棱两可。在经过一阵沉默后,林先生终于说“是”。 心理咨询师故意再次问他是否肯定,这是一种强化他信念的过程。在确认之后,就开始戒烟治疗过程。 持续自我催眠巩固疗效 戒烟治疗一般需要至少四次面谈:第一次面谈做完整的收集资料,包括抽烟的历史等,找出抽烟背后的其它问题。 接着专家会对其做催眠敏感度测验,了解他被催眠的敏感度。根据敏感度调整接下来催眠初期的诱导时间,以希望其进入较深度的催眠状态。 接下来再作第一次的戒烟催眠,设定戒烟时间和目标,并且和他探讨根据他的设定时间以及可以接受减少吸烟量的程度,设置作业。如规定第一周每天只能抽几根烟。做完后教导其第一步骤的自我催眠。 在第二次面谈时,检讨前周的抽烟记录。如果表现良好,给予赞美。接下来再做稍短的催眠诱导,并且教导第二步骤的自我催眠,再次减少吸烟量。这期间,也传授如何抵抗吸烟欲望的方法。 如此重复相同步骤至第四次面谈,至此应该是到达戒烟目标的时间点。除了要肯定正面的结果,最后还要做个整合性的催眠。回去以后,还是要持续自我催眠,以巩固治疗效果,并且设定复发破戒的应变态度和政策。 “催眠戒烟”原理 意识、潜意识“双管齐下” 据统计,平均每5个烟民里,大概就有4个烟民想戒烟。然而在这4个烟民之中,最多只有1个烟民能戒烟成功。究其原因,就是烟民对香烟的“心理依赖”太大,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抽烟的举动。 催眠戒烟的步骤与方法或许看起来和普通的一般戒烟所用的方法大同小异。然而最重要的就是潜意识的改变。因为潜意识的力量是意识的数万倍。 所以,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戒烟法,加上催眠戒烟“双管齐下”,让人感受到潜意识的助力,戒烟的目标更易于达成。因为催眠帮助改变潜意识,就像多了一份力量去抵抗吸烟恶习的惯性力量,而且这份力量有催化剂的效果。 夏东豪强调,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睡了一觉,第二天就从一个吸烟者变成了一个完全不想抽烟的人。戒烟者要配合按规定做练习,这样有了潜意识的加持,后期很少会复发。同时需要更新一个理念,戒烟并不一定要完成戒除吸烟,从每天两包减少到只吸几根,也是一种成功,周围亲友要加以鼓励,不要因为其偶尔吸了几根,就认为戒烟失败而放弃努力。 【新闻背景】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3.9% 预计到2025年,与烟草有关的疾病造成的死亡将要达到1000万人,其中700万人在发展中国家,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人。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其中男性为61%(2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高达68.9%),女性为7%,全国烟民近三亿人。令人担忧的是,吸烟人群低龄化趋势日渐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