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39健康网近日公布了近10年来首次针对中国网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性公益调查结果,并通过整理健康学、营养学、流行病学、医药统计学等各领域专家小组分析报告后发布——“中国网民健康状况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们的健康知识与健康观念比较乐观,但心理问题明显突出。超过半数网民自称有心理问题,70%网民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缺乏自信等问题。网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倡导网民们多途径多渠道地积极进行有效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民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培养积极向上、乐观通达的心态。 网民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网民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此次中国网民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2%的网民都认为自己很快乐,认为处世乐观,热情诚恳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但网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20%的网民认为自己心理状况不健康,半数的网友经常或偶尔有心理问题,而超过 70%的网民有各种心理问题,超过53%的网民认为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更容易患心理疾病。互联网时代,网民的健康综合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网络更要健康 聊天,交网友,泡网吧,打游戏,看新闻,查资料,随着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民心理问题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把网络当成排遣的对象。但医学家却对此表示担心,因为这种虚拟的排遣方式会带来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急剧的社会变迁使得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但却很少人有人因此去看心理医生。调查显示,虽然多数网民会经常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且对心理健康也非常在意,但却很少有人对此引起重视。 南京市卫生系统有关部门一项调查显示,近半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很不方便。患者求医不方便的主要原因是心理治疗领域从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并且没有普及,95%以上集中在医院和学校,同时监管不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肖泽萍说,以发展较好的上海为例,只有40%的心理医院处于卫生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之下。 随着网民群体的日益壮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网民的健康问题理应成为国家及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但实际上,网民的健康状况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还没有一个机构对网民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过专业、科学、全面的调研,政府职能部门也没有出台过专门针对网民的卫生保健指南或防治标准之类的文件,这使得我国的网络健康综合症问题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期盼多元化的心理辅导方式 都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网民心里有事,不妨多和外界沟通和交流,因为适当的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民的压抑心理。同时网民也可以借助一些心理咨询平台,让问题得以解决。 网友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望调节网民的心理健康。在日前召开的2007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我国首家网络视频心理交互平台和综合心理健康网络服务平台——“健康863心理氧吧”宣布开通。 “网络视频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说,网络的最大特性之一就是互动性的沟通,而线上心理咨询就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这个优势;网络的匿名特性也促成许多人愿意在线看心理医生,医患间的沟通会更畅通有效。同时在线心理咨询还使用户和专家足不出户就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心理咨询,从而突破传统心理咨询时由于专业咨询工作者太少而不能满足客户的瓶颈。 随着心理医生、咨询专家等专业心理治疗人员利用网络来提供服务后,上网寻求协助的网友也越来越多。专家还认为网上匿名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让人们可以从不同方式探索他们无法在其他世界发掘的自我,又不必担心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网上雨后春笋般的心理诊所和研究机构正好说明了网络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但是,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关键还在网民自身。与人多交流、沟通,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拥有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通达的心态是必要的。 网民心理问题人群的增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要网络,也要健康,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共同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