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日久志益坚------张海迪不提当年
浏览:
作者:
日期:2007-04-06

笔者:海迪姐姐,先祝贺你写完《绝顶》,听说你写了3年?

张海迪:不,从1997年的12月就开始,断断续续写了这么久。因为,病痛它真的不允许我再做这么重的工作了。对我这样的生命来讲,写完就是一种胜利。

笔者:从80年代初到今天,我们经历了中国变化最大的20年,每个人在这里面都有自己的跌宕起伏。那么你,曾经是 80年代的一个象征,进入90年代,进入新世纪,有没有特别不适应的感觉,是不是觉得“不是我们的江湖了”?

张海迪:啊,这个问题非常好。没有。我不但适应这个生活,而且我还比较超前。我觉得80年代初那段时间对我是一种铸造,铸造了我的冷静,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我绝对不能停留在当时被宣传的位置上,我一定要离开那儿,我要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我要跑。我知道已经有更多的人、更多的青年们认识了海迪姐姐,他们说“海迪姐姐我一定要向你学习,我一定要读书,我一定要努力”,我就想,不行,我得跑在他们的前头,我得学得比他们更多。就像90年代初,很多人对考研还非常冷的时候,我却去做这件事情,并且获得了学位。然后看到慢慢兴起的考研热,心想:我走在他们前头了。从生活上来讲,虽然我坐在轮椅上,但是我的生活一点也不枯燥,没有受到更多的局限。通过自己艰苦的劳动获得自己所得,我觉得就是适应这个社会。

笔者:海迪姐姐身体怎么样?

张海迪:我是一个病了41年的病人,病程太长了。能够到今天,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一种精神的支撑。可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会越来越艰难,病痛会越来越沉重,这是我自己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的。今后我想我还需要更大的勇气,我用极大的勇气对待了过去,但是要用更大的勇气来对待今后,这才是我生活中最难做的事情。

笔者:听说你跟同是坐轮椅的作家史铁生曾经有一个谈话,好像涉及到了……

张海迪:那是在写《白色的鸟,蓝色的湖》的时候,有一次开会,我们谈到了死亡,我们都非常坦然。他告诉我他跟爱人说好,等他病重的时候,不要抢救他。我说,我也跟我爱人是这样讲的,当我病重、当我什么的时候,让我非常安静地离去。面对死亡我没有什么恐惧,我一点也不惧怕死亡,甚至盼望那个日子早日到来。

笔者:为什么要这样?

张海迪:因为太痛苦了,是常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痛苦。医生们当年是这么说的,像我这样胸二截瘫的病人,一般是活不过28岁的。和我同时期的一些病人,的确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死于肺炎,死于泌尿系感染,死于褥疮感染……我肺炎得过,褥疮得过,肾游离什么的都出现了。 总之,这个病让你活着的仅仅是你的头脑。活着的时候,我认真地对待每一天,但是如果有这么一天,真的我觉得非常非常痛苦的时候,我会非常安静地离开……留恋、依恋会有的,对亲人、对朋友,但恰恰因为有生死离别,我们才知道感情是多么重要。编辑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