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希望自己下个月的工作业绩会更好,希望明年能考上向往已久的重点大学,希望能找到即令人羡慕又适合自己的新工作,希望过上宁静而舒适的生活……对于这些充满着向往的话,我们通常是附和着随之一笑,视之为一种自我期待,自我宽心,自我慰藉,往往不会很在意。如果把希望换成另外一个词“目标”,你的感觉会怎样呢?来,试一试:我的目标是拥有强壮的身体,我的目标是一年赚10万,我的目标是短期内获得某一学位,我的目标是养育好自己的儿女……这种话说出来未必显得多有气势,但感觉很自信,让听者听后都会感觉一振,随后便会牢牢地记住。
希望大多很难实现,而目标却较易达到
因为希望仅仅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就好像是远方的一个点,我们不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该如何去走;而目标比较确定,我们既明白它在哪里,又知道怎样去接近它,并且还能够预测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故实现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希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很多人之所以未能成功,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或愿望,往往是因为其只停留在希望的层面上,而没有转化成为一个具体的目标。希望很简单,只要说出内心的欲望就行了,而目标却不太容易,需要很多个步骤才能接近它。例如:分析可行性,拿出一套系统的方案,然后一步步地去实践,其间还要不断地调整策略,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希望可以很多,可以浪漫或张扬,也可以无所顾忌;而目标就不一样了,既然是目标,就要有能达成的可能,否则就没有意义。
目标的实现激活新希望
把目标设计为几个阶段,然后逐一完成。之所以要分成几个子目标,是为了让我们随时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新的希望,而新希望又会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如果一个人长久地付出而得不到回报,就会感觉希望渺茫,希望也就不能成为继续努力的动力了。就像在极地,四周全是白色的冰川,而这些冰川的形状又都很相似,走上几公里感觉身边似乎没有什么变化,找不到一处可以辨别的目标,这样越走就越没有信心,甚至会迷路,故冰川、沙漠之处难行。
希望是目标的前身, 由此了解自身的需要
虽然希望带有期待和幻想的意味,但却是目标的蒙眬雏形,不过是一点点地更清晰之后转化为行动。希望是目标的前身,由此能了解我们自身的需要。希望转变成目标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我们儿时都有过很多希望,那是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玫瑰梦”,有的最终得以实现,让我们振奋和快乐;而有的瞬息化作泡影,或者因为越来越不现实而忍痛割舍,成为一生憾事。希望是我们身前身后的幻梦,抓住或没有抓住都将伴随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