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如何形成良好的交往风度?
浏览:
作者:
日期:2007-11-05

风度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水平的外在体系,它能够反映出个人的道德品格学识教养、人格态度,直接决定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心理形象。 大学生应有怎样的人际交往风度,这里有几条建议:

1。精神状态饱满。与人交往,应该表现得精力充沛、富有自信,这样才能激发对方的交往热情,活跃交往气氛,让人在与个体的交往中产生愉悦感。

2。衣着要整洁大方。衣着要同自己的角色定位相符,同时要照顾你客遇的群体的习惯。

3。言谈举止文明。对于言谈举止,不要以为是小事而不在乎。比如,人家正在谈话、讨论问题,你硬插进去,打断人家的话,就不礼貌了。听别人讲话,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也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未经允许,随便翻别人的书籍、用品等,也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至于说话粗俗,甚至带脏字眼,那就更不会受人欢迎。

4。态度诚恳大方。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交往对象,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显得诚恳而坦率,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不卑不亢,不逢迎讨好位尊者,也不要藐视位卑者,充分显示出你诚实的内心世界。如果言不由衷,满口过誉之辞或者躲躲闪闪,转弯抹角,即使第一、第二次见面,人家被你的虚伪、客套蒙骗过去了,以为你有涵养,很礼貌,时间一长,印象就坏了。

5。学习倾听技能。如果不想让人讨厌、嘲笑或轻视,最好遵守以下要领。第一,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谈。第二,切忌从头到尾只说自己的事情。第三,不要轻率打断对方说话。第四,不要不懂装懂。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一旦那样势必闹出笑话,出尽洋相。

6。重承诺、守时间。答应办到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对于自己没有把握办到的事,即使碍于面子当面不便拒绝,也要在话里留有可能办不到的意思。为了讨好别人,把明知办不到的事情也包揽下来,反而弄巧成拙。另外,赴约、开会之类都应遵守时间,姗姗来迟是不礼貌的,也说明自己缺乏严谨的作风。

7。不要问自己不需要知道的事情。多嘴多舌,常会引起别人反感,尤其是贸然问起别人难以启齿的私事,更使别人尴尬,从而不想同你继续交往。

8。不要过于敏感。有些话,对方出于无心,你过分敏感,就显出性格的多疑与蝙狭。有些事情,对方不是这个意思,你却想人非非,彼此也就难以投机。古人云:“君子坦荡荡。”有些事不必太较真。其实,清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理解。

(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