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同学们科学应对科研压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于3月7日14:30在基础教学楼C座202面向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举办“科研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主题讲座,我中心专职教师刘昌波老师受邀主讲。刘老师结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压力应对与心态调适方法。
本次讲座从三个方向展开:1.如何理解科研工作的压力;2.如何识别心理健康的风险信号;3.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刘昌波老师凭借自身的资深经验,结合具体实例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分享,并针对不同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同学们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缓解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
首先,刘老师从科研工作的特性切入,指出“不确定性高、周期长、成果反馈延迟”是科研压力的主要来源。通过“研究生因实验反复失败陷入焦虑”的典型案例,刘老师剖析了压力产生的深层机制,强调“压力并非敌人,而是需要科学管理的信号”。接着,刘老师列举科研群体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风险信号——持续性疲劳、睡眠障碍、自我价值感降低等,并结合咨询案例,提醒同学们关注“隐性压力”。最后,刘老师提出“科研进度≠个人价值”,引导同学们建立弹性目标体系,同时推荐了“3分钟呼吸法”“碎片化运动”等即时减压技巧,并鼓励同学们通过“学术互助小组”“导师-学生定期谈心”等方式构建支持网络。
在总结中,刘老师强调:“心理健康是科研创新的基石。当我们学会与压力共处,把‘熬过去’变成‘稳下来’,就能真正为科研事业注入可持续的‘心’能量。”本次讲座通过“理论+案例+实操”的立体化设计,为同学们提供了应对科研压力的系统性方法。接下来,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沙龙、一对一咨询预约等服务,助力构建“学术能力与心理韧性双提升”的科研生态。
(排版:陆美辰 审核&责编:王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