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这是一个纪念全世界妇女勇于追求自我解放和平等劳动权益的节日。
如今,不少女性已经开始重视自身需求,但真正看见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将困在他人凝视之下的自我解救出来吧。从现在起,活出自己的主体性!
Part.1 “凝视”
“我的妆容好看吗?”
“我的身材好像还不够瘦”
“我今天穿的好像有些太招摇了”
……
你的脑海中是否有过这样类似的想法?但请你仔细思考一下,当你这么想时,你是否是在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试图满足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活在一种持续的“凝视”之下?
自我客体化理论
自我客体化理论的提出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和托米·安·罗伯茨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比穿毛衣和穿泳装的女性在做数学时的表现。实验发现,穿泳装的女性在数学测试时的表现显著差于穿毛衣的女性。用一种简单粗暴的话来说就是“人被凝视,就会变蠢”,而凝视不仅来自于外界真实存在的他者,也可能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里。
自我客体化是指个人,尤其是女性,习惯性地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将自己视作被评价的客体。客体化虽然能使我们突破主观障碍,客观地评价和反省自身,但如果习惯于长期以这样的视角看待自己,就很可能会将自己物化。自我客体化又分为特质自我客体化和状态自我客体化。特质自我客体化是指,一般情境下对自己外表形象的在意程度。而状态自我客体化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更容易把自己当作物品来审视。前者是相对稳定的个人特质,而后者则是暂时的。
如果自我客体化程度过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有研究发现,自我客体化的人会在寒冷的天气穿着暴露的衣服会感觉不到寒冷,因为一个人如果高度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则会让渡自己对情绪、身体机能的认知,对于不适感的压制则会带来抑郁症、饮食失调等其他问题。而自我客体化也会影响人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也就是说自我监控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无法高度集中,这无疑对自我发展不利。
福柯曾说:“凝视是来自上位者的软暴力。”现代社会仿佛一个圆形的全景监狱,我们无法确切地指出我们所遵循的规则,承受的凝视是来自于何人。但我们不应该把他人的凝视作为自己的枷锁,从现在起我们可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Part.2 “主体性”
与客体化相对的是主体性,也就是说自我客体化即是一个人过于丧失主体性。而主体性是指个人能关注和聚焦在事实与自我内在体验上,而不受外在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影响,从而坚定地跟随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和判断。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是由他人的评价决定,当我们想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成长,那我们就是拥有了主体意识。
那么具体来说怎么样才算是找到了主体性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些榜样身上找到答案。
张桂梅为了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创办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免费让无法在义务教育后继续求学的女孩上学。即使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她也义无反顾,这是具有主体性的体现。她说:“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人类抗疟药物开拓了新方向,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但在研发过程中,有人说她的提取方式会使青蒿素也带有毒性,而她为了证明青蒿素的安全性毅然以身试药,这是具有主体性的体现。她说:“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王亚平是我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为了提高上肢力量以便完成出舱任务,她每次都加练臂力,即使按摩师告诉她胳膊练粗了,她的第一反应也是因为自己肌肉力量增强了而开心。对她来说美不是最重要的,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才最重要,这也是具有主体性的体现。她说:“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从这些女性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生命力散发出的光芒,因为她们从容、洒脱,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会坚定地为之付出努力,无视外界的影响。
所以,每当我们做决定之前,都可以问问自己:“我是为了什么想做这件事?” 如果这个动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我的愿望,而不是因为在意他人想法,满足他人需求,那么恭喜你找到了主体性。换句话说,主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使之不被他人的意志支配,就是主体性。
Part.3 “重建”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找回主体性?实际上,这将是一个。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自我觉察,重视自我感受,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强化自我认知,试着感受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把它表达出来。比如曾经面对菜单犹犹豫豫不知道该点什么,现在就开始仔细品尝每一道菜,并给出自己的评价,无论是好是坏。每天问问自己做了什么?在想什么?身体和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你只需要看见自己,不用去审判这些情绪。日积月累后,我想你就能更加了解自己了。了解了自己之后,我们就能更好地为自己做决策,从而慢慢变得有主见。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从点菜、买衣服开始,学会自己做决定吧。
2.转换思想,培养主体意识,聚焦于自我发展目标,不被外界束缚。相比于他人的评价,自我的成长和发展才是会对我们的人生发挥作用的因素。所以,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要去想象他人眼中的自己。当然这也不是说完全不与外界接触和来往,而是我们不需要因为外界的一句话或一个行为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并改变自己。如果这不容易马上做到,那我们可以先培养一个输出型的爱好,比如写作、画画、舞蹈等等。我们能从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专注在自己身上的过程也能慢慢提升我们内心的掌控感。
3.开始行动,停止自我否定,练习主体化表达。试着多用“我”作为主语来思考和表达;多用主动句,而不是被动句;多用肯定绝对的表达,而不是模糊不定的表达;学会拒绝他人,停止向世界解释自己。比如:用“我觉得……”代替“有人说……”;用“XX不适合我”代替“我不适合XX”;用“我认为……”代替“也许吧”;用“我不想”代替“那好吧”;用沉默代替“我不是,我没有”。让我们学会从倾听到表达,从被观察到观察,从被动到主动,因为主体性的核心就是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果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就完全不需要过度追求瘦的身材,健康才是生命力的保障,有适量肌肉和脂肪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所以无论是什么运动,尝试着开始锻炼吧。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意味着我们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身体,更是我们追求美好人生的基础。
“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长长的褐色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一切都被接受。从此,我不受限制,我使我自己自由,我走到我愿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
祝所有女性妇女节快乐,愿我们都能活得健康自由,拥有自主的力量,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
(策划&排版&文案:权瑞妮 责编&审核:王瑾一)
